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址-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一线高清视频在线观看www国产-一天能看三次的含羞草传媒

8590am海洋之神  
校友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 >> 校友風采 >> 正文
教育創新校長——記山東省實驗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劉堃校友
發布日期:2013-10-08    點擊:

   劉堃,男,1956年4月出生,8590am海洋之神80屆化學專業校友。自1999年擔任山東省實驗中學校長以來,銳意改革、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用品牌經營學校,用特色打造學校,通過一個個大手筆的改革舉措,使實驗中學在辦學規模、教學質量、教育設施和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得以齊魯素質教育“領跑者”的姿態踔厲前行。

在劉堃同志的領導下,實驗中學近年來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山東省“信得過基層工會暨模范職工之家”、“國家級綠色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師德建設十佳單位”、“山東省教學示范校”、“山東省民主黨派基礎組織建設先進集體”、“山東省教育普法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中學教師校本教研省級示范校”,還獲得“濟南市防非先進集體”、 “濟南市2005年度工作先進單位”、 “濟南市五好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自2002年濟南市教育局設立“標兵單位”稱號以來,實驗中學連續兩次獲得該項榮譽,成為濟南市唯一有此殊榮的高中學校。許多國家和省市領導人來校視察工作,對學校改革與發展所取得的優異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他個人也獲得了各種榮譽獎勵:

2006.1 山東省2005年度教育創新校長山東省教育廳

2005.3 被授予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山東省總工會

2004.9 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山東省人事廳、山東省教育廳

2006.4 濟南市拔尖人才 濟南市委組織部

2004.9 濟南市“十佳校長” 濟南市人民政府

2004.4 濟南市勞動模范 濟南市人民政府

2004.2 2003年度工作先進個人 濟南市教育局

2003.2 2002年度先進個人 濟南市教育局

2003.6 優秀黨務工作者 濟南市教育局

2002.4 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章 濟南市總工會

2001.6 濟南市優秀共產黨員 濟南市教育局

2006.6榮獲“濟南市優秀黨務工作者” 濟南市委教育工委

記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并當選為濟南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和濟南市科教文衛委員會委員,兼任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山東省高級中學協會副理事長、山東省教師教育學會理事、濟南專家協會教育專業部副主任。

擔任校長伊始,劉堃同志便站在中國教育改革的前沿,對實驗中學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他在大力實施教育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明確了實驗中學要突出“實驗性”和“示范性”的辦學定位,鮮明地提出“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的教育理念,確定了 “博學日新、德行天下”的校訓,為實驗中學描繪了建成“教育體制的探索園區、教育研究的實驗園區、素質教育的示范園區”的總體藍圖,并且以其腳踏實地、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將這些超前的教育思想、獨到的辦學理念實實在在地付諸實踐。

他在2000年就提議實施了以“分層次教學、分層次作業、分層次考試”為特征的改革,使學生能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課程表、作業和試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他還進行了具有前瞻性的學科教學改革,實施了藝術課“自助餐”式教學、信息技術課“菜單式”教學、體育課“自選式”教學、“大語文”教學系列改革,并提議創建素質教育實驗班和美術特色實驗班。這些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都體現了共同的教育思想,即尊重學生差異,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他崇尚“特色育人”。在其指導下,學校加強了對學科特長生培養機制的全面探索,使學科競賽成績一直遙居省內首位。五年中有248位同學因奧賽成績優秀被保送至全國重點大學,其中64人進入北大、清華。王旭、朱燁和于靜怡同學五年間三次站在世界中學生學科奧賽的最高領獎臺上,被國內同行嘆為奇跡。

為讓最優秀的學生接受最優質的教育,劉堃同志提出了“能跑則跑、能飛則飛”的促優原則。從2001年起,成立素質教育綜合實驗班,為優等生脫穎而出搭建平臺。實驗班以互動式、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優異的成績成為學校的“教育特區”。

在進行“精英式教育”基礎上,劉堃同志大力實施對中下層學生的“關注式教育”。學校長期開展“走向滿分”——雙基達標活動,提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素質,對于學困生來說,考出了信心、動力和希望。

劉堃同志在教學管理中突出了高三工作。他親自參與執筆,制定了《高三年級工作規程》,使教師選聘、工作目標、備考過程等常規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納入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軌道。

作為全省新課改定點聯系校,在劉堃同志的主持下,實驗中學進行了積極探索。在省新課改研討會上,他提出三套課程方案,因其新穎的設計思路及其較高的可行性而備受教育部及省內高中好評,成為全省的模本。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他帶領校課改小組及時研究新問題,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受到了朱慕菊同志的高度重視和評價,為我省的新課程實施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制定政策的依據。全國新課改中心城市會議在我校舉行時,他做的典型發言反響強烈,此后省內外近百所學校來校進行學習交流。一系列扎實而又富有新意的舉措,使實驗中學在課程改革的探索中繼續發揮了先行者的示范領先作用。

在劉堃同志的領導下,實驗中學近年來高考連奏凱歌,穩居全市重點本科上線人數、普通本科上線人數、高水平運動員錄取人數榜首。2003年包攬了濟南市文、理科總分狀元,在全市文理科前10名考生中占據10席,在文、理8個學科成績中有6名同學獲得5項全市單科第一。2005年高考捷報頻傳:有62人被全國重點高校提前錄取;一批本科上線人數超過400人,22人被北大、清華錄取,本科上線人數突破千人,創下歷史新高。2006年高考刷新多項歷史紀錄。本科錄取超過1100人,其中500多人進入全國重點院校,有15人進入北大、清華。重點本科、普通本科上線率再次遙居全市首位。被保送和提前錄取的學生人數也取得歷史性突破,達93人。

在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劉堃校長在學生教育上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育人經”。

他按照“由外而內,剛柔相濟,寬嚴分明,操行并舉”的基本思路,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他主持編寫了《山東省實驗中學學生手冊》,修訂了《山東省實驗中學校規》,開設了校本課程《走進實驗,融入實驗----新生入校教育》。

他以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為切入點,在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民族精神方面做了大量扎實有效、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在他的積極倡導下,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春秋任藝術總監舉辦校園京劇聯歡會,請馬季、張藝謀作報告讓同學們感受民族相聲和電影藝術,利用高校師資開設“齊魯文化大講堂”,將民族文化引進校園。在他支持下,創辦學生“京昆社”,演出折子戲《姚期》并制作成光盤,以京昆社活動為素材拍攝的專題片《一朝清曲伴初蟬》獲全國首屆優秀校園電視節目金獎;設立“國學社”,開展國學學習;成立“雅風社”,在民族經典誦讀中領略文化神韻;成立愛心社,培養學生關注民生、關注弱勢群體的意識。在學生中普及太極拳,體會中國功夫內蘊的博大精深。

劉堃同志還因勢利導,實現民族文化的多角度深層次滲透。東校區建有全省首家學校生態園,園內到處滲透著民族文化的韻味。在教學區由特級教師介紹、學子風采等組成的文化長廊創設出高雅向上的氛圍。根據教學環境的不同,他提議在實驗樓設置了論語名篇、在教學樓設置了中英文對照的教育格言、在實驗室內設置了富于科學思想的勵志名言,不同風格的格言寓意著我們的教育從傳統到現代、從中國到世界。

劉堃同志還引導學生勇于實踐,做自我教育的主人。成立學生諫議團,成員享有免責權,可隨時就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舉辦師生對話交流活動,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空間》雜志已創辦近30期,其編輯、作者均為在校學生;“實驗學子論壇”主講是學生,聽眾也是學生。這些活動無不注重了學生的體驗內化,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劉堃同志鼓勵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服務、回報社會。列車乘務實踐展示了實驗學子的風采;上千名實驗學生以志愿服務者的身份走進銀座聯鎖超市,體會服務和奉獻的快樂。實驗中學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得省城各大媒體紛紛報道。

劉堃同志常說:“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就多一批人才”,在這理念指導下,學校實行個性化獎勵,將“登攀獎”作為最高獎勵,設立“實驗之星”一、二、三級獎章系列和“勵志獎”,制作了富有學校特色的獎章和證書;全面推行班主任寄語和學生參與自我評價的改革,構建起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

體育、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學校形象展示的窗口,受到了劉堃同志的支持和重視,同時也為學校爭得了無數榮譽。田徑隊是全市中學生運動會上的“夢之隊”,至今已實現二十六連冠,在反映省內中學競技體育綜合實力最高水平的“學校杯”運動會上,連續四次奪得團體冠軍從而將“學校杯”永久地留在了實驗中學。學校藝術團排演的民族打擊樂《打春》作為省內唯一的器樂作品榮獲全國首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一等獎,在外交部舉辦的“首屆世界漢語大賽”演出中,作為全場唯一的中學生節目和全國頂尖的演出團體同臺獻藝。學校電視臺榮獲“首批全國百佳中小學校園電視臺”稱號,全省僅有3所學校獲此榮譽。學校每年舉辦的新年小品比賽、新年鋼琴音樂會、迎新陶藝展,深受學生歡迎;與山大聯合舉辦“新年民族音樂會”,成為學校與高校深入進行藝術交流的有益嘗試和良好開端。

這一切營造出了有實驗特色的校園文化,突出了潤物細無聲式的隱性教育。劉堃同志真正做到了把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和歸宿落到每一個學生的身心發展上來。

[page][/page]

劉堃同志特別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一直將師資培養列為首要的戰略任務和現實課題,他的重要做法就是“定標準”和“給空間”。

在教師中廣泛開展職業道德建設。組建了實驗中學師德宣講團,啟動了師德報告會,建立師德建設監督網絡,使師德教風建設的長效機制逐漸形成。精心營造“教研組文化”,使每個教研組都初步形成了反映本學科特點和理念的文化氛圍。

劉堃同志組織實施了以“成長、成熟、成才、成名”為主要內涵特征的“四成”工程,針對各個階段的教師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要求和培養措施。

他尤其注意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每年舉行的拜師活動使導師帶徒制度化、規范化;返聘優秀退休老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督導,舉行“十佳青年教師評比”活動,定期組織教師專業水平測試,實行青年教師的匯報課制度,開展青年教師計算機技能大賽活動,極大地調動了青年教師鉆研業務的積極性,推動了專業成長。

劉堃同志大興科研,把鼓勵教師從事教育科研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常說,教育科研是打破常規造就名師的必由之路,省實驗中學的老師必須人人“學理論、搞科研”,每位教師要用8-10年時間實現從經驗型向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的轉變。為讓教師了解現代教育前沿理論,2001年起經他提議,學校與市教科所聯合出版了《教育信息參考》刊物。2000年起,學校每年舉辦一屆教育教學年會,并每年出版一部反映學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實驗?探索?創新》文集。他又親自組織學校的近百名優秀教師,編輯了兩套近800萬字的大型綜合學習輔導用書——《解題思維導航》和“登攀”叢書《新編高中全程習題》,還正式出版了《藝術》《國學》《心理》等9部校本教材。他重視教育創新研究,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等7項國家級課題的負責人,發表教育創新論文多篇。

劉堃同志注重不斷提升教師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學校每年都拿出專項資金用于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程。迄今實驗中學已有57人獲得或正在攻讀碩士學位,有108人完成或正在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

劉堃同志還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完善激勵、培養機制。實施班主任帶薪輪休制度,使長年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得以休息和調整;推行見習和助理班主任制度,使新入校的青年教師得到培養和鍛煉;定期舉行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和開展“話題----班主任工作論壇”活動;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指導委員會章程》。根據學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難題,廣泛開展德育調研,并積極推進“以人為本,班級民主化管理模式”等五項德育實驗研究,五項課題均獲省優秀德育論文評比一等獎。

劉堃同志還大膽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創造性地設置了校聘特級和校聘一級教師,按照規范的評選標準和程序,評聘了4名特級教師和5名一級教師,構建了利于教師脫穎而出的累進式培養與激勵機制。

通過一系列舉措,實驗中學打造了一支品格高尚、知識淵博、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教師隊伍。近年來,學校涌現出省特級教師6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全省中學教師只有2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金牌教練9人、齊魯名師2人、省級教學能手8人、市級拔尖人才8人、濟南名師5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8名,有2人獲全國優質課一等獎、30人獲省級優質課一等獎,54人獲濟南市優質課一等獎。專家教師的涌現引領著學校課堂教學和校本教研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省級示范校驗收中,實驗中學名列榜首。

劉堃同志一向主張:“以法治校,民主治校”。他主持編訂了《山東省實驗中學管理規程》,分黨政管理、教學科研管理、學生教育管理、總務后勤管理4冊,成為學校規范管理、提升辦學效益的重要舉措。制定了《教務處工作制度》、《關于進一步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為教學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提供了依據。他還與各處室負責人就每年的學校工作簽訂處室工作目標責任書,確保工作有計劃地開展并落到實處。

劉堃同志積極推進校務公開,不斷健全完善校務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對學校的重大部署,都能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過黨政聯席會、辦公會集體討論決定,體現了工作的民主性,保證班子決策的科學性;在中考招生中,由教代會代表組成監督小組參與并實施監督;學校還設立了領導干部接待日,并對校務辦公會實行網上直播,最大限度地實現透明度。

在他的主持下,學校組建了財務中心、生活服務中心、藝術教育中心和信息中心。他集中財力新建了全省一流的現代化實驗大樓,裝備了國內一流的校園網。修建了200立方米的中水、雨水收集池,提高了水的重復利用率,為創建“節約型”校園做出了貢獻,使我校成為全省唯一安裝該設施的學校。

自2001年起,劉堃同志對后勤工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按照“定崗位、定職責、定人員”程序,對后勤服務人員進行新的優化組合,競聘上崗,確立了崗位目標責任制,并研究出臺了20項后勤工作管理制度。尤其在食堂經營模式方面,既將食堂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來抓,又本著勤儉辦學的方針通過市場形式來運作經營權;既通過市場提供服務,又不放松學校對其應有的監督和宏觀調控,同時還肩負著對學生的教育職能。2004年全市中學食堂工作現場會在我校召開,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實驗中學食堂已經成為全國中學食堂改革的典范。

2001年山東省實驗中學東校成立,標志著名校膨脹邁出實質性步伐。智能化教學、現代化管理、國際化交流、個性化發展模式的提出,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機制的運行,小班化教學的實施,生態園的建成,新餐廳公寓綜合樓的拔地而起,為打造、擴展實驗品牌,為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增添了最好的注腳,也充分展示了劉堃同志的治校方略和管理才能。

迄今為止,實驗中學由過去不足5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在校生3000人發展到今天兩個校區占地面積近11萬平方米、在校生5500多人、擁有108個教學班的規模,以實際行動落實了市教育局“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理念。

熟悉劉堃同志的人說:“他是一個能干事業的人,是一個實干家。”的確,為了實驗中學的發展,劉堃同志投入了他全部的心血,傾注了他真摯的情感。

他時刻把教職工的冷暖掛在心上。堅持做到教職工生病住院、紅白之事、節假日值班、校園出現緊急情況“四必到”。定期聯系醫院為教職工查體,以做到有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學校開設小飯桌,安排專車接送教師孩子上學、放學,解除大家的后顧之憂。他還關心那些家境困難的學生,學校每個學期都對他們給予資助,僅2003年度就免收學雜費43萬元。

在廣大教職工的眼里,劉堃同志既是一個教育改革家,又是一個實干家,散發著人格的影響力、思想的輻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威信的穿透力。他以改革者的膽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印證了一句名言——“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他正引領著實驗中學的大發展、大跨越,向著“齊魯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標邁進。

  Copyright?8590am海洋之神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南辛莊西路336號 8590am海洋之神(逸夫科學樓)
電話:0531-82765475 郵箱:rao_wangg@ujn.edu.cn
魯ICP備09051414號
應用化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濟南大學)
XML 地圖 | Site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