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霞,女,濟南大學化學教育專業,2001屆畢業生,現任濟南新航實驗外國語學校化學組組長。從教23年來,馬老師一直對化學教學投入極大的熱情,不斷研究,大膽嘗試,逐漸形成了她的化學教學特色:“實驗+”教學。馬老師曾獲得山東省初中化學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濟南市第四期名師,濟南市首批領航教師,濟南市教學能手等專業榮譽,并參與了《化學》教材及指導書的編寫和修訂工作。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馬立霞老師在教學中創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中學習化學知識。而她創立的“實驗+”教學就是從時間、空間等多個維度為學生搭建化學核心素養形成的平臺。
在日常教學中,馬老師把科學知識的“講授型”課程塑造成“課堂實驗+家庭實驗+實驗研學”的“活動型”課程,突出“做中學、學中思、思中變”的課程特色,注重“社會參與”和“科學引領”,提升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讓核心素養在初中化學教育中落地生根。因為化學是一門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生活即課堂,所以馬老師在教學中利用空間擴展,把社會打開,讓學生運用化學獨特的視角,從小粒子看見大世界,求真求實,從“科學實踐”走進“科學思維”,逐步形成“科學價值”,培養善于發現,熱愛研究,敢于創新的“化學之星”。
在課堂“實驗+”開展的過程中,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學會多角度提出問題,并分類指導解決思路,從而實現學生實驗效果的最大化,這樣,教師的點評就起到了點石成金,將課程引向深入的重要作用。
而“家庭實驗+實驗研學”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到了化學的重要性。“家庭實驗”和“實踐調查”是學生最喜歡的一項作業,因為它是那么的新奇、有趣,它像催化劑一樣激起了學生化學研究的熱潮。學生在這類“糖衣炮彈”裹藏的生活體驗中,推開了化學學習的智慧之門。
走進社會生活,同學們發現單靠一個學科的知識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應嘗試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發展,不斷擴大“+”的內涵。所以,馬老師主動聯系本校物理、生物組一起進行“實驗+”的聯合開發。這也正契合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推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之——“注重融合發展”。科學學科的老師們在她的帶領下,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帶動學科融合,每一個項目從海報到宣傳視頻,從實踐到總結都由理綜工作室成員設計并實施。如此,馬立霞老師引領下的化學及科學學習不斷散發出一種獨特的生命力!
為了讓學生對化學及科學熱愛的這份激情燃燒起來,馬老師特別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每年籌備一次年會活動。有“我的化學故事”為主題的微視頻分享盛典,“用創意分享化學奧秘,用影像記錄化學之美”。并評選出未來之星、制作達人、設計達人等多個獎項。也有“奇幻理綜”的科學年會,這也是多學科融合在學生評價方式中的嘗試。主要是選用學生喜愛的綜藝形式展現同學們的理綜視角。激勵促進成長,參加年會的魯教版化學教材主編盧巍老師說:“同學們運用藝術手段,精彩演繹了化學世界,讓我震撼!大家已經將科學方法和看待、解決社會問題緊密的聯系了起來!”
2018年,馬立霞老師創立的基于化學實驗的創新能力培養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被評為濟南市優秀品牌課程。2019年3月,馬立霞帶領的化學教研組參加了濟南市第二屆“我的教研之道”論壇,并作為初中教學優秀代表做了經驗匯報。研究過程中馬立霞老師寫的教學論文也在國家核心期刊《中學化學教學參考》發表,并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社全文轉載。
所以說,“實驗+”促進“成長+”,以學生的成長帶動教師和團隊的專業成長,化學組每一天的工作狀態都是積極的、陽光的,而他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教育要培養一個什么樣的人!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行動,即研究,馬立霞和她的團隊一直在路上。
作為濟大人,馬立霞老師希望能為熱衷于化學教育事業的學弟學妹們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尤其可以在教師職業成長規劃,教育教學方法策略等方面與在校同學開展深入交流。凡我在處,皆是濟大!